
2020年端午节期间,江立云(左)回乡广泛开展乡村振兴调研时与白水镇西长村党总支书记胥献军交流
汨罗融媒体讯(记者 夏凡)从贫困学子到正处级干部,从偏远山村到新一线大城市,今年54岁的江立云从未忘记并始终践行着他的少年初心:改变家乡!
大学时期回乡为留守儿童办夏令营、冬令营,参加工作后组织村民办“村晚”,到后来和村支两委创建远近闻名的“元福新潮”微党课,以及作为汨罗市求索智库专家建言献策,家乡在江立云的积极推动下,发生着美好嬗变。
泥土与贫困,铸就少年初心
忆往昔,江立云最难忘童年。1971年,他出生在新市公社福兴大队(现为新市街道元福村)一贫困农家,家里9姊妹,在当时,都算是少有的大家庭。除了干农活,父亲江少林要靠着做蓑衣、理发、砍柴,才能勉强维持一家生计。
江立云还记得,当年为了攒钱建房,父亲白天干完农活,晚上还要担起一捆捆柴,从新市送到隔壁村子,往返数次,一晚路程数十公里。
1990年1月,江立云在家乡组织开展“希望工程冬令营(长春地质学院水工系团委)”活动。图为江立云在新市花圃祠中学师生大会上发表演讲。
母亲郑运珍也是要强的人,大年三十,家里无肉可煮,就将一口大锅烧得水汽腾腾,营造准备煮肉的假象,给来“送恭喜”的孩子们看,为的就是不让自家娃儿们丢了份。人都走后,她坐在油灯旁,边给孩子纳鞋底,边偷偷抹眼泪;看到子女来了,她又打着哈哈,笑脸相迎。
“我不想读书了!”看到家庭艰难,读初中时,逐渐懂事的江立云跟父亲说,尽管当时他学习成绩很好。听闻此话,从未打过儿子的江少林,狠狠给了他脑袋一下。
1990年1月,江立云在家乡组织开展“希望工程冬令营(长春地质学院水工系团委)”活动。图为组织活动小分队在团螺山游览并为同学们讲授照相技术。
从此,江立云更加发狠学习。对中专、高中、大学都没有概念的他,在外语老师彭三定的指导下,放弃了可以早毕业早安排工作的中专,以优异成绩考上了汨罗一中,之后又考进了长春地质学院(现吉林大学环境工程学院)。
大学期间,江立云利用寒暑假,回乡办起冬令营、夏令营,给村里的孩子们讲课,带孩子们跋山涉水,现场讲解所学知识。
1992年,大学毕业后,江立云被分配到天津港湾工程研究所工作,之后又考公、考研成功。30多年来,他既有事业单位的实践,又有企业单位的磨砺,还有三次公务部门的锻炼,现为天津社科联科研工作部部长。
1995年2月,江立云在家乡组织开展“九五之春”文艺晚会。图为活动后参会人员合影留念。
往事历历在目,江立云说,一步步走到今天,父母的坚韧不拔、乐观豁达、吃苦耐劳深深影响了他。也是那一大群亲友乡邻和要求严格的老师,还有那段夹杂着泥土气息与童真童趣的艰苦岁月,酝酿了他的浓浓乡情,铸就他立志改变家乡的初心。
乡愁与乡情,掀起“元福新潮”
汨罗与天津,一南一北,难阻游子蔓延千里的乡愁与乡情。
2015年春节期间,江立云在家乡策划组织“点赞春天”文艺活动。图为江立云参与诗朗诵节目。
这些年来,江立云一直情系家乡。他作为主要策划者、组织者、推动者,在元福村举办了文艺晚会、环村健步行等群众文体活动;制定了《元福村建设湘北人文生态示范村中长期规划纲要》;成立了公益爱心基金会,用于帮助村里的困难乡亲。遇到家乡建设缺少资金,他也总是带头捐款。
2017年上半年,原福兴、元宵二村合并组建元福村;同年10月,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正式提出乡村振兴战略。
2018年初,在元福村急需统一思想、乡村建设急需升级加力的关键节点,江立云提议,并与时任村党总支书记韩玉辉及部分寓外乡友、党员干部商议,组建“元福新潮”微信群,用村民们熟悉的家乡话讲党课、话振兴,打破时空限制,让党员群众随时随地参与党课学习,让党的知识理论更易于被村民接受理解,为基层党建注入新活力。
2019年9月24日,汨罗市委理论中心组集中(扩大)学习在元福村举行。图为江立云在天津线上讲课,主题为“革命理想高于天——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2018年正月初四晚,江立云主讲了“元福新潮”第一课——中央一号文件解读。此后,一发而不可收,逐步形成“线上”讲党课,“线下”谋发展的特色宣讲治理模式。江立云在其中始终扮演着主要策划、协调、推动的角色。
线上微党课通过微信群进行,党员和群众可在群里自由讨论、提问,专家和讲师也能及时给予解答和回应。线下微党课则在元福村村部会议室举行,每次都能吸引众多村民前来,现场氛围热烈。微信群从最初的20多人,很快发展到500人的“满员”状态。
在“元福新潮”引导下,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学习热情高涨,思想觉悟大幅提升。大家齐心协力,发展特色产业,制定村规民约,打造秀美屋场,成立爱心协会、老年协会、鼓舞乐队等,干事创业氛围浓厚,形成“关心家乡—宣讲交流—链接资源—振兴家乡”的态势,元福村实现了从“后进村”到省级示范村的蝶变。
2023年9月28日,“元福新潮”微党课百期活动开幕式在新市古镇书院举行。图为开幕式后领导、专家、嘉宾合影留念。
七年多来,“元福新潮”微党课累计讲授114期,组织各类活动45期,近60位寓外乡友、专家、企业家和市、街道领导干部走进微党课,内容涉及政策文件、特色产业、乡风文明、乡村治理等领域,参与人员2万多人次,成为汨罗基层治理靓丽名片,经验得到省市推广。
2025年6月30日,新一期“元福新潮”线上微党课讨论家风建设
目前,江立云正忙着将历年来的“元福新潮”微党课编制成书,进一步宣传推介汨罗基层治理经验,努力走向全国。
丈量与思量,为了家乡奔忙
对江立云而言,家乡的概念,从一开始就不只是一个元福村。他希望的是,以元福村为创新基层治理的新起点,影响推动整个汨罗的乡村振兴。
早在2016年开始,江立云就向汨罗市委、市政府提议,建立汨罗智库,整合乡友乡贤资源,集众力聚众智,助推高质量发展。
2018年,汨罗市委、市政府开始组建汨罗智库,从乡友中挑选一批知名院士、高校教授、企业家为智库专家,同步采取专家举荐、单位推荐、自行申报等形式,逐步发展壮大成稳定有110余名智库专家的组织。
2025年1月26日,汨罗部分智库专家到新市街道、元福村考察调研。图为江立云陪同智库专家登团螺山。
2023年,汨罗在原有智库的基础上,注册成立汨罗市求索智库研究会,分设园区发展、乡村振兴、城市建管、文旅融合、社会事业5个专家委员会,为高质量发展更精准地把脉问诊。
作为智库专家,江立云经常利用节假日回乡探亲间隙,走访特色乡村、古镇、产业基地等,用脚步丈量家乡发展,挖掘特色经验,找出问题不足,积极向市委、市政府建言献策。
建设汨罗江文化廊道,推进全域旅游;持续推进“小田改大田”,发展现代农业;总结运用特色经验做法,打造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江立云对家乡提出的诸多建议意见,得到市委、市政府重视,并逐渐照进现实。
2024年春节前,江立云参加汨罗求索智库专家交流会。图为会后与会领导和智库专家合影留念。
依依故乡情,拳拳赤子心。采访中,江立云难改的乡音里,传递着对家乡发展的诸多关切与深思,关于循环经济,关于文旅融合,关于素质教育,等等。他说,今后会逐项调研,继续为家乡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我年少时有三个理想,一是到部队当兵,二是当外交官,三是当老师。”江立云说,如今,前两个理想已无法实现,但第三个理想还有可能。他计划着,等退休了就回到家乡,不定期开办课堂,给村里孩子们讲课,分享自己从山村一路走来又回到山村的故事。
一审:徐 娟
二审:游 岚
三审:张 为
责编:游岚
来源:汨罗市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这只“猴子”,为什么诞生在西湖边
总书记的人民情怀|“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学习·知行丨两山“回响”·4269平方公里,习近平关切这个绿色“国宝”
看图学习丨坚定信心、鼓足干劲 总书记强调经济大省要“挑大梁”
攻坚 矢志强军向一流丨第三集《合力制胜》
习近平就研究吸收网民对“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意见建议作出重要指示
潮涌文澜丨越墨染千帆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以来治国理政纪实】坚持高质量发展 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APP
分享到